不少券商跃跃欲试,但业内人士指出,风险和利益冲突值得关注蒋飞一些在国内投行领域领先的券商,正试图在直投子公司架构内开展并购基金业务,借此利用自身网络优势,以摆脱上市前股权投资(Pre-IPO)项目上的激烈竞争。券商直投公司从诞生以来,2009年至2010年两年中,迅速介入了一批创业板项目的上市前股权投资,并在这些公司高价发行的IPO中获得丰厚账面盈利, 。不过,上市前股权投资竞争已经日益激烈,而且业界对于券商一面坐收超额发行的大笔承销费用,一面在直投中获取暴利的模式诟病很多。《第一财经日报》从业界了解到,一些在投行业务,特别是并购业务方面领先的国内投行,已开始筹划新的股权投资“路径”——并购基金。这些投行计划在已有的直投子公司架构下开展此项业务。由于并购基金仍然是股权投资范畴,已有直投牌照的券商可能不需要再向监管部门专门申请审批,只需要报备即可。并购基金实际上是PE基金的一种业务形态,与其相对应的是成长型基金,在国外成熟市场相当常见。像KKR等著名的PE基金,会寻找那些在资本市场被低估、或者本身运营状况不佳但具备潜力的公司,首先将其收购和私有化,接下来进行一番整合后再重新上市或者卖给其他战略投资者,以实现盈利退出。另一些从事并购业务的基金,会与产业资本结成同盟,共同完成一些耗资巨大的并购交易。摩根大通负责亚太区并购业务的董事总经理顾宏地日前对本报记者表示,中国内地的PE基金和并购市场都还处在一个早期发展阶段,由于创业板和中小板估值较高,相关公司的上市前股权投资能够获得较高收益,因此PE热衷于这些成长型的投资。但他认为,这种情况不会一成不变,如果市场形势发生变化,成长型投资也可能遭受损失。另一方面,随着国内大型国企的普遍上市,以及一些民营企业的成长, ,资本市场的并购交易也在逐渐增多,甚至涉及一些跨国并购。顾宏地告诉记者,截至2010年,全球涉及中国的并购交易金额已仅次于美国市场。对于在并购业务方面建树较多的投行而言,参与并购基金的投资可能有先天优势。并且在作为并购方的客户本身资金不足的时候,投行的并购基金也可以提供融资支持。一位国内券商人士对记者表示,只要做好严格的防火墙,并购基金的风险就可以控制。但也有一些业内人士认为,与参与上市前股权投资一样,投行搞并购基金是“不务正业”。一家外资投行人士对记者说,投行自己的股权投资业务很难保证不与客户发生利益冲突。他还列举了华尔街投行的一些例子,试图说明“基金模式”的高盛已经不受欢迎,更多投行还是回归更传统的、较少消耗资本的传统投行业务。 相关的主题文章: